在厦门的喧嚣与繁华之间,隐匿着一片安宁的净土。这座坐落于思明区虎园路上的甘露寺,静静地守望着过往的岁月,犹如一枚嵌入时光深处的琥珀,凝结着历史的风霜与佛法的温润。甘露寺,名字源于它背后的那泓清泉,甘露流淌,滋养了无数求道之人,传承至今,已成为闽南佛教文化的瑰宝。
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寺院历经沧桑,却始终如一株苍松挺立。甘露寺的创立,追溯至1929年,那时的闽南佛教界,曾有一位妇人,她的名字叫做释宏定。这位近代闽南佛教的女性先驱,接受了佛门戒律,随后她便以这座幽静的山林为家,成立了一个属于女性修行的道场——净土道场。这座寺庙便由此应运而生,成为闽南佛教女众的摇篮。
然而,历史并非一帆风顺。20世纪40年代,释宏定远赴南洋,留下了她的弟子继续守护这片净土。到了1980年代,甘露寺迎来了第三任住持——陈美竹,她为寺庙募资修建了四层楼阁,使得这座寺庙在现代化的潮流中仍然保有其传统的风骨。但随着岁月的流逝,地基的沉降使得寺庙面临危机,亟待修缮,然而其古朴的气质却依然深深吸引着世人的目光。
展开剩余70%寺院的建筑风格,保留了南洋与民国交织的气息,尽管经过数次修缮,但那些悠久的文化烙印依旧清晰可见。廊柱上曾嵌有弘一法师的墨宝,虽真迹早已随风而逝,但那一片片拓片依然可以让人回忆起往昔的辉煌。会泉法师曾为弘一法师提供闭关的场所,弘一法师在这里撰写了《厦门市第一届运动大会会》,其精神也渗透在这座寺庙的每一寸土地中。寺内,梵呗悠扬,香火缭绕,古琴的音符轻轻飘散,文人雅集,诗词歌赋,仿佛时光倒流,带领人们回到了那个时代。
然而,甘露寺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圣地,它还承载着闽南佛教特有的文化——“梵行清信女”。这些女性修行者,身着素服,修行佛法,既精通农耕,又参与佛事,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弘一法师曾亲自为她们题名“梵行清信女”,以表彰她们的贞节与苦行。时至今日,露慈姑便是这一传统的代表。她幼时被弃在寺旁,得到了美德姑的抚养,后来成为寺庙的住持。她不仅精通佛法,还在文学与艺术上有所造诣,古琴、书法、诗词,皆得心应手,她以文养禅,延续了“菜姑”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在文革时期,甘露寺的“菜姑”们舍命守护寺庙,成为了厦门佛教存续的关键力量。她们的坚持与坚韧,构成了这座寺庙不灭的根基。
随着时代的变迁,甘露寺也开始了新的探索与重生。2025年4月,厦门市李叔同文化研究会研习中心落户甘露寺,标志着这座寺庙从单纯的宗教场所,转变为文化与教育的汇聚点。露慈姑住持积极规划重建,强调保留寺庙的清幽本质,并增设传统文化研学中心,未来将会有弘一法师精神的研究、古琴雅集、佛经抄写等活动,打造一个“禅意人文客厅”。这一愿景得到了赵朴初先生的生前支持,他曾为“梵行清信女”命名,并大力推动女性佛学教育。
在这片寂静的山林之中,甘露寺依旧屹立,见证着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流转。它如同一颗古老的明珠,闪烁着佛法的智慧与慈悲的光辉,熠熠生辉。它不仅是一座寺庙,更是一座承载着文化与信仰的灯塔,引领着迷茫中的人们找到一片安宁之地。愿这座千年古刹,在未来的岁月里,依然如那甘露般滋润世人心田,让更多的人在这里找到宁静与力量,走向光明的未来。
发布于:山西省在线股票配资门户网,最新股票配资app官网,金财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